小寶寶不是都應該有晶瑩剔透、純潔白嫩嫩、彈吹可破的肌膚嗎?

這是最嚴重的時候...



看了紐約人壽送的育兒魔法書,心裡已經有底...應該是脂漏性皮膚炎or異位性皮膚炎...

3/14給醫生看,是脂漏性皮膚炎+異位性皮膚炎,拿了葯膏早晚擦一次(含類固醇)
3/14 & 3/15早晚各擦一次,3/16洗完澡擦一次,整個就好多了沒再擦葯了...


**擦了葯怕愛吃手的凱凱,手摸到臉上的葯又吃手,所以那幾天都用肚圍把手也圍起來><
手不能自由活動的寶貝,這樣睡反而更香甜,睡眠品質好了點^^

雖然脂漏性皮炎原本就有,身體胸前那塊也是之前就有了,嚴重懷疑....凱的異位性皮膚炎...
是我3/10吃了一鴨三吃的後果,因為鴨太毒整個變嚴重>"<
也或許2個多月時,凱就會一直去抓臉,就已經是個警訊---凱凱有過敏傾向.


2月底眉毛到額頭處就有一大片紅疹(我承認某天洗澡水有比較熱一點...),3月初大片紅疹消了,
3月中整個大花臉...皮膚狀況差到不行,看了超心疼的>"<
塗了醫師開的葯,真的,皮膚白裡透紅,整個白白嫩嫩的,但....不到一週的時間

3/23晚上又給凱擦葯了...臉上都是小紅點,感覺是凱凱吃手後又在臉上揮來揮去,也因此凱凱的手幾乎都綁起來...
不過現在的他是逃脫高手耶~~被我們發現手跑出來幾乎手都在嘴裡,還對著我們傻笑~

因為有復發,所以開始思考換奶粉,醫師建議奶粉換水解的會比較好一點(減輕過敏症狀的發生率)
上網爬文,是說應該要找出過敏原,換奶粉也不一定有用,是啊~出生喝到3個月都沒事,應該也不是奶粉的問題吧!
3/31還是去買了水解奶粉了...


**餵奶&躺腿上時,凱凱都會很想坐起來...


**不肝心一個人躺在房間的嬰兒床裡,一直哭直到被抱起~躺搖椅可以自己乖乖的^^


**真的很愛姊姊,常常兩人對看,凱凱又傻笑^^


**比起姊姊,凱凱超會流口水的啦>"<






101.4.3 14:56 希望換水解奶粉一切夢魘結束



以下出處 : http://www.mmh.org.tw/division/mmh24/article/ClassE/27.htm

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林揚志醫師

何謂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

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,是一種發生在出生後數個月之內,體表的皮膚病,它常常出現在頭頂、身體近端屈側部位皮膚的落屑性紅斑皮膚炎,在外國稱這種皮膚病為搖籃中的頭罩,主要是指這種嬰兒的頭頂好像戴了一頂頭罩的模樣,因為這種皮膚炎只會在嬰兒期短暫出現,自然痊癒,所以是一種預後很好的皮膚病。
致病原因
真正造成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,目前仍然不明,但有幾種說法:
1.皮脂腺分泌旺盛:在出生後三個月內,正是嬰兒分泌皮脂腺最旺盛的時候,在出生後六個月之後,皮脂的製造量就會漸漸降低,一直到青春期才會再回復,這段時間,恰好與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出現的時間相同,所以有人推測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。
2.感染說:在正常皮膚上有一種喜歡與脂肪共生的皮膚芽胞菌,在脂漏性皮膚炎的嬰兒病灶上,常常會發現有較多的這種微生物,所以有人認為它是致病原。
3.營養說:過去發現在二次大戰末期營養缺乏的那段時期,常見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,所以推測可能與營養缺乏有關,尤其是一些營養不良的母親所哺育的嬰兒,較常有脂漏性皮膚炎。也有人嘗試給予這些母親維生素H(Biotin),嬰兒皮膚症狀就明顯改善,但是並不是每個病例給予維生素H之後,都一定獲得改善。
4.內分泌說:可能與母親遺留的雄性素影響有關。
5.遺傳說。

臨床表現
經常這種皮疹在出生後二週至六個月之間出現,首先由臉、頭頂,或包尿布的區域開始發現異常,這些病變慢慢向外擴散,頸部、腋窩、肚臍邊緣都有可能出現,在臉上以前額髮際、眉毛、鼻唇溝的地方最厲害,大部份是紅色的扁平皮疹,而不會有丘疹或變厚隆起的苔癬,越來侵犯面積越廣之後,會漸漸融合,縱使皮膚的病灶已經非常嚴重,但是嬰兒仍然非常安詳,能吃能睡,皮疹可能會癢,但很少會很癢或不舒服。

與嬰兒異位性皮膚炎區別
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外表上很類似,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兒一直被當作脂漏性皮膚炎,不理不睬,一直過了很久,仍然不會自然痊癒,才發現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。

大致而言,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比較不會癢,異位性皮膚炎比較會癢,很可惜的是,嬰兒決不會告訴你(或妳)他現在很癢,我們可以注意這些皮疹出現的位置,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比較不會侵犯腋窩,比較好發在肘窩、小腿前方的位置,與嬰兒脂漏性皮膚不同;再者,異位性皮膚炎,通常較晚開始,約莫在出生後兩個月以後才出現,不似脂漏性皮膚炎多在兩個月以內出現,有時請醫師測試血中的免疫球蛋白E的值,看其是否正常,如果較高,就可能是嬰兒異位性皮膚炎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imy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) 人氣()